瓦力唱片行 / 對村上春樹來說,音樂和唱片,是世上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 ——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
小說史上,幾乎找不到另一位作家筆下的故事,和村上春樹一樣,和音樂有莫大的關連。我知道你可能不同意,明明尼克宏比的《失戀排行榜》早就被各界奉為音樂文學經典,或是更早的卡森‧麥卡勒斯的《傷心咖啡館之歌》,都是灌注音符在文字風景的代表作。可是村上春樹不一樣,他並非專寫了一本或兩本以音樂為主題的作品。不,不是這樣的,他的所有作品全部都從音樂厚實的土壤,長成不思議的森林。容我這麼比喻,如果Stan Getz用薩克斯風吹出連綿長篇的情詩,村上就是用打字機敲出靈魂的寂寞樂章。
音樂即生活:被小說事業耽誤的爵士咖啡店老闆
這麼說並不誇張,村上自己也在許多散文裡提過在成為小說家之前,其實是一間開設在國分寺的爵士咖啡店老闆。他說,日子這樣也還過得去,可以不違反自己的本性,舒服地喝上冰涼啤酒,聽上一整夜的黑膠唱片,而這恰好也滿足了許多夜歸客人的腸胃和心情。說到底,能夠結合工作和興趣的事業,原本就是人生最美好的理想,自己也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
只是有一天,在棒球場上喝著冰涼啤酒的村上,突然被靈光之神,猶如用球棒敲了一下。在那魔幻的瞬間,他非常清楚地看見了自己的未來。他知道自己有故事要說,就像他所喜歡的唱片裡的那些演奏家一樣,有不可不唱,不唱好像會痛死的症頭。寫作成了救贖,寫作成為John Berger所謂「留住一切親愛的」(Hold Everything Dear)之必須。
就這樣,村上給自己一點時間,在開業的晚上,趁著空暇,就著桌子,聽著唱片,沙沙沙地寫了起來。雖然只是短到不能再短的故事,卻像風一樣,有著強烈音樂的氣息,攫獲了非常多人的內心。《聽風的歌》確立了村上春樹作為音樂故事人的基調,從這裡開始,村上的故事再也離不開音樂,因為音樂就是村上的生活,生活就是音樂。
聽唱片和寫小說一樣熱心的吸膠友
我為什麼要告訴你這件事?因為長久以來,一直很有些人認為,村上春樹的故事裡的那些旋律,不外乎只是背景音樂,甚至是可有可無的裝飾。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寫愛情就寫愛情嘛,何必一定扯到Bill Evans或舒伯特呢?」這樣想就錯了,是先有音樂還是故事?在村上的故事裡,音樂和故事一樣重要,就像那部我們都喜歡的電影《K歌情人》,music and lyrics,曲調和歌詞,從來就沒有誰先誰後的問題。
村上成為小說家之後,也沒有停止熱愛聽唱片。小說就是他告訴你音樂如何持續落實在生命裡的一種日常練習。當然有時技癢,實在很想只寫音樂的文字,而非架空的小說,他也會交出像《爵士群像》或《給我搖擺,其餘免談》之類的純粹唱片賞樂集。有趣的是,村上寫爵士唱片的散文不少,單寫古典的唱片卻少見。這讓愛樂者如我者,不禁納悶,難道村上的古典唱片收藏不多嗎?明明他和指揮大師小澤征爾一邊喝下午茶,一邊用Tannoy Berkeley古董揚聲器所播放出來的天籟美聲,都是古典唱片的精妙逸品啊。
村上沒有騙你,他真的相當熱心地唱片。雖然古典樂唱片和爵士唱片的收藏相比,明顯較少,但古典總是他從生活裡汲取心靈養分的重要來源。這本《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就是獻給古典唱片樂迷和書迷的一封美麗情書。
別怕不懂古典,村上就是有說故事的魔力
看似專為古典樂迷和重度吸膠友所撰寫的圖文指南,村上大叔就是有辦法寫出那種讓任何人覺得讀起來都心暖起來的文字,讓人一看就會抬起頭,嘖嘖地說「真是這樣啊,村上也這麼想,真是太好了。」舉個例來說,談到貝多芬《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村上花了很大篇幅,寫他怎麼找到好萊塢四重奏的唱片。 但,好萊塢四重奏?村上怎麼會專門寫這個不是很重要的樂團?明明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的名演滿天下,就算家中沒有唱盤無法播唱片,打開網路都有上百張的優秀演奏,任君挑選。好萊塢四重奏,有需要特別寫這個相對冷門的版本嗎?
也許沒有必要,因為我從未看過任何樂評寫過這版本。但那不過是我的俗子之見。村上不一樣,他願意發之為文的,字裡行間透露的都是對人生的觀照和體驗:
「好萊塢弦樂四重奏這張演奏貝多芬後期四重奏曲的唱片,是我在美國的二手唱片行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的四張一組盒裝。帶回家聆賞後,發現內容意外精彩,聽得很開心。這樂團是由四位在好萊塢這個電影大本營營生的優秀弦樂演奏家組成,團長是指揮家李奧納德.史特拉金(Leonard Slatkin)的父親菲力克斯.史特拉金(Felix Slatkin)。他們是當時少數活躍於西海岸的弦樂四重奏樂團之一(因為受限於本業,所以他們沒辦法四處巡迴演出,也因此無法提升知名度)。
聽完布達佩斯弦樂四重奏的演奏之後,再聽好萊塢弦樂四重奏的這張唱片,頓時覺得心情好舒暢。在攝影棚做完為了養家餬口的工作後,或是在「Capitol」唱片公司的錄音室完成為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的伴奏後,幾個投契的夥伴們聚在一起,開心演奏貝多芬的曲子------這張唱片就是散發如此濃烈氛圍。」
這段文字幾乎在閱讀的當下,就令我深深著迷。是啊,好萊塢弦樂四重奏真的沒有名氣,因為他們的本業是在更為通俗的好萊塢裡,演奏那些流行的音樂。但他們的底心總是懷抱那個年少時的夢想,而這張聽起來全無壓力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雖然一點也不正統,就是在這種氛圍下(下了班,和同樣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喝杯小酒,抖動菸屁股,意興遄飛)錄製而成的。
而我們不都曾遭逢這樣的機遇之歌?其實有更喜歡的事想做,但為了養家餬口,必須延遲到最後的興趣與享受?這張不正經、無人青睞的好萊塢四重奏版本,捕捉的就是那種珍貴心靈風景,那個下班後,拋去面具,我們終於可以活得比較像人的當下。這不免讓我想到作家黃麗群曾經說過,要看和朋友的交情好到哪邊,不是同穿一條內褲,而是走進他的廚房,打開他的冰箱,發現一鍋雞湯不知放了多久,仍舊可以面不改色地走回沙發,繼續和朋友閒聊家常。那是親暱的時刻,是對你無可隱瞞也不需遮掩的時刻,也是生命散發動心旋律的濃烈時刻。
這就是村上大叔的魅力。看起來像是說文解字的唱片勸敗藏寶圖,其實是進入他個人生活故事的有效切面。那感覺就像是發出一張親密的邀請函,對著你說「嘿,你也喜歡古典音樂嗎?不懂也沒關係喔,我沒有要告訴你什麼一定要聽的版本。但我想和你分享音樂是怎樣感動了我,這比答對考卷上關於貝多芬的曲式分析還要有趣許多喔。」
而你沒有理由說不。
給小說書迷的滿滿彩蛋,給重度膠友的超級驚喜,然後期待你也會和我一起愛上這樣的自己
如果你問我,什麼人適合讀這本書?我會說,第一,喜歡村上春樹小說的書迷。例如你若喜歡《海邊的卡夫卡》,肯定對書中最重要的貝多芬《大公三重奏》很有興趣。在這本唱片私藏集中,村上春樹就寫了小說中出現過的「百萬美元三重奏」,以及其它許多優秀名演。小說和真實世界重疊了,兩相對映成趣。
有一次,瓦力的讀者在讀了村上的《第一人稱單數》裡頭收錄的〈謝肉祭〉後,很好奇地問我,村上春樹真的如書中所言那麼喜歡舒曼的這首曲子嗎?還真的聽過42個版本那麼多?那時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他,畢竟我不是村上大叔啊。但這本《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還真的羅列了〈謝肉祭〉的諸多版本,而且一篇寫不夠,他還開了兩篇來寫,可見真的很喜歡這首曲子。
村上的小說書迷,儘管拿這本夫子自述的音樂集,驗證故事出現的樂符,保證有滿滿的收穫和「啊,原來村上說的是這個」的興奮領悟。對於那些入彀已深,早就罹患吸膠重症且無藥可醫的樂迷來說,更是滿滿的大驚喜:原來還有這麼多冷門的版本是我沒聽過的啊,可是就算是冷門的版本,在村上的妙筆生輝下,也有一種讀著熱小說的理解和善意。
書中一篇提到怪咖顧爾達演奏的莫札特《第二十五號鋼琴協奏曲》,「有一種像是在大阪烏龍麵店吃清湯烏龍麵般不可思議的安心感。不帶任何企圖,也沒加什麼多餘的料,泰然自若地呈現最自然的莫札特,帶著一點點清麗感的演奏」,這種吃清湯烏龍麵的安心感,與我讀完這本書的親切感受,非常接近。
最後,除了書迷和樂迷之外,《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其實最適合自認為不懂音樂、沒聽過類比黑膠唱片的朋友。誠如村上在序言不斷說明的,買唱片早就是一種六十年來的「宿疾」了,然而久病成良醫,他的此本宿疾療方,大可視為任何對世間有情事物深深眷戀之人的一道溫柔回眸。到頭來,你讀完這本書,不必然就會開始一頭熱地聽唱片,卻很可能開始理解自己是怎樣一個人:他的唱片,你的棒球卡,我的藏書癖。然後在這廣大無垠、看似寂寞的宇宙中,理解擁抱是怎麼一回事,愛是怎麼一回事。
「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嗎?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村上春樹《1973年的彈珠玩具》

村上春樹《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
「老唱片棲宿著只有黑膠唱片才有的氛圍。這氛圍有如充滿鄉土氣息的溫泉,從深處逐漸療癒我的心。」──村上春樹